欢迎登陆中华时报官方网站,邮箱:zhsbvip@163.com 
网站首页 >> 名人访谈 >> 文章内容

永不褪色的将军—南启祥

[日期:2023-05-30]   来源:中华时报官网  阅读: 106053  [字体: ]

(作者董杰与老领导南启祥将军)

中华时报官网/辽宁讯:(王嘉欣)1948年随父亲参军时的这位将军只有12岁,是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5团年龄最小的司号员。他的父亲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身为烈士的儿子,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吹响了冲锋号;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华东、华南和西南的战斗;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抗美援朝六年……他经受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和艰难困苦的千锤百炼,从一名小司号员,成长为了一名将军。

这位将军就是我军最年轻的离休老将军,现年已经87周岁的南启祥将军。

他曾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炮兵第31师副师长,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第10师师长,陆军第68军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48月离休。


每当回顾起自己的革命历史,南将军曾经这样饱含深情地说道:“我这个将军,是走出来的、打出来的、拼出来的,更是苦出来的。“我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不懂事的穷孩子、苦孩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南启祥)

1948年秋的一天,12岁的南启祥被父亲南永安领着,来到中原野战军第1纵第2旅第5团,父亲找到团首长恳求:父子俩一同参军。父亲被分到团部当了一名炊事员,南启祥被破例收下分到通信连司号排,当了一名司号员,

是全团年龄最小的兵,吃饭时排长喊:“先给小鬼盛一碗”。晚上睡觉前,班长给他端来一盆热水:“小鬼,泡泡脚”,连他起夜上厕所都有人陪着。参加战斗时,排长、班长和老兵们总是把他挡在身后……

一天晚上,南启祥做了一个梦,梦见死去的娘。娘在田野里燃起一片大火、烧着黑压压的蝗虫,喊着:“黑子,来烤一烤”。南启祥说:“娘,别叫我‘黑子’啦,大家喊我‘小鬼’,我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小鬼’!” 虽已是85岁高龄,仍清晰地记得1953年3月14日,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一个坑道里,自己入党宣誓的情景,那天刚好是他17岁的生日。当时阵地上的冰雪还没融化,但他胸中燃起的火焰,让他感到自己生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这名火线入党的战士,就是当年的“小号手”南启祥。他印象最深的是战前动员,指导员总会讲到一句话:“共产党员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1948年底,南启祥跟随部队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战役。12月的一天傍晚,他在安徽宿城双堆集村西面的高岗上吹响了冲锋号,连长和指导员带领全连官兵向驻在村子里的敌军冲去。敌人有两个排的兵力集中在一座油坊中,依托坚固的工事拼命抵抗,火力异常凶猛。部队要想前进,必须拔掉这个据点。连队选派了几名懂爆破的战士,每人背着五六个“炸药袋”往上冲。当时连队没有炸药包,官兵们就把干粮袋装上炸药、安上导火索,制成了爆破武器。这种“炸药袋”虽然简易可也实用,但导火索的引燃不如炸药包敏感快捷。在敌人密集火力的封锁下,爆破手们一个个奔上去,又一个个倒下来。有的把“炸药袋”塞进了油坊,却点不着导火索,接连牺牲了六七位战友。就在这时,指导员孟昭身大喝一声:“卫生员,快给我拿一把剪子来!”卫生员急忙递上剪刀。南启祥正疑惑:要剪子干什么用?指导员已纵身跃了出去,他背着“炸药袋”匍匐前行,迅速接近了油坊。这一刻,南启祥紧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见指导员用剪子把“炸药袋”上的导火索剪短并直接点燃,瞬间就响起了“轰隆、轰隆”的巨响。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盘踞在油坊的敌军,死的死伤的伤。部队呼啸着冲了过去!

“指导员!快去救指导员呀!”南启祥喊叫着扑向油坊,他和几个战士在废墟和尸体中扒着、找着,最后在一个牛棚里把浑身是血的指导员找到了。那爆炸的强大气流把指导员推出去十几米远,他已昏死过去。大家赶紧把指导员抬往战地医院……

(南启祥)

1949年11月的一天,南启祥和战友们凌晨3点就从贵州毕节一个离赤水河30华里的村子出发了。部队原定过了赤水河休息,到了赤水河后,团首长突然得到情报:敌军一个团驻扎在四川叙永县城,随时准备逃跑。于是团首长决定全团连续奔袭直达叙永县,乘敌不备,把他们全部消灭。战斗计划的改变,使得行军在一天之内一下子增加了120华里路程,官兵们甩开大步前行,13岁的南启祥只有小跑着才能跟上。刚开始,他还劲头十足,在行军时,不仅背着背包和干粮袋,肩上还担着副炊事挑子,那该是多大的负重啊!他又摸了摸背着的军号:我死活都不能掉队,连长还等着我传达命令呢!于是他觉得身上又有了力气。他就这样跑啊跑,从凌晨到上午、从下午到晚上,连水壶跑丢了都不知道,直到夜里十点钟,终于把那150华里的路程抛在了身后。

进攻号在叙永县城头吹响。南启祥握着一颗手榴弹跟着排长端了敌人一个营部。这一仗,全团歼敌2000多人,受到野战军刘邓首长通令嘉奖。南启祥被评为全团“行军模范”。


在部队向祖国大西南进军的路上,南启祥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父亲南永安牺牲了。他记起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福建莆田,父亲自豪地告诉儿子:他入党了!南启祥还想起父子俩入伍后每次相见,父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号靠一口气,饭靠一炉火,命靠一种精神头啊!”

想到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泪水不知不觉地打湿了南启祥手中的军号,他在心底发誓:要为父亲和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部队休整时,南启祥找到连队文书郭天凤,不好意思地说:“求你件事儿,我不识字,请你帮我写一份入党申请书!”


(南启祥)

从穿越赤水河到跨过鸭绿江,南启祥又奔向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初,他随部队由朝鲜东海岸转移到西海岸,执行反敌登陆任务。这时,他被选调到新组建的第16军炮兵第328团轮训队当班长,并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连队党支部决定由副指导员陈会杰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部队驻扎的石砚洞地区是山区,地形复杂,当时潜入的敌特活动十分猖獗。一天,副指导员交给南启祥一项任务:由他带一个班去搞潜伏,抓捕敌特分子。副指导员说:“据上级掌握,这批特务是经过专门培训的,非常狡猾,团组织了几次抓捕行动还没有战果,你要多动脑筋。”这时,当年指导员孟昭身飞身炸据点的形象不禁在南启祥的脑海中浮现:那根导火索燃爆的不光是勇敢的威力,还有智慧的能量啊!

他从全队挑选了11名战士,组成一支精干队伍。每天晚上出发前,他要求战士们每人只喝一碗胡辣汤,在鞋里垫上乌拉草,兜里再装几个辣椒,这主要是解决雪地潜伏冻伤、打瞌睡和上厕所的问题。南启祥带领战士们,冒着零下十七八摄氏度的严寒出发了。在雪窝里,他们一守就是一整夜,连续一星期,耳朵、鼻子上都留下了冻伤痕迹,但他们一直没有摸到敌特的影子。南启祥对大家说:“我们不能光靠地图指定的潜伏位置,要仔细把地形实地勘察一遍,对敌人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放过。”有的战士提示:“这可是方圆50多公里的山地呀!”南启祥说:“我们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于是,他们白天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去侦察地形,研究分析敌特的活动范围,晚上有重点地进行设伏。

这天晚上,南启祥把人员编成3个小组隐蔽在山下一条三岔小路旁,这天天气更冷,冻得脑门都疼,大家在雪地上咬紧牙关、瞪起警惕的眼睛死守着。第二天拂晓,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终于出现了。南启祥一个手势,战士们一起扑了上去……

这一抓捕行动有力地震慑了敌特的破坏活动,南启祥荣立了三等功。同时,副指导员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组织已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那一天,南启祥独自登上一个山头,紧握拳头,放开喉咙,“嘀嘀嗒嗒”地喊起了号谱。灿烂的阳光下,那满山的积雪都仿佛燃烧了起来……

3月14日上午,南启祥走进了连指挥所那条长20米、宽2.5米、高2米的坑道,滴水的顶棚闪着一盏马灯。火光映照着石壁上悬挂的党旗,把整个坑道染得红彤彤一片。在入党介绍人陈会杰的带领下,他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仪式刚结束,空中又响起了敌机的轰鸣。南启祥奔出洞口,迎着熊熊烈焰,向着火炮阵地,向着他的战位,又勇猛地奔跑起来……真真切切用英勇和奋斗书写出了南将军这一生辉煌和精彩的军旅生涯。


现在,就让我们再听一听南将军自己对那一段光荣历史的回忆吧。

南将军说,“靠着两只脚板,我从华北走到江南,从国内走到国外;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过不知多少场硬仗恶仗,吃了数不清的苦,受了许多的累。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小功4次、嘉奖3次,荣获解放胜利功勋荣誉证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对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参加革命并参加战斗的那段经历,每次谈及时,南将军都非常自豪地说:“淮海战役打响后,我所在部队与国民党王牌军黄维兵团十一师在浍河旁对垒”。一次,我们经过大半夜的急行军,与一股敌人相遇。班长接到团部的命令,让我们站在一块小土坡上吹冲锋号。当时,头上炮弹乱飞,耳边枪声大作,吹了一会儿,班长又命令卧倒。我和战友们刚卧倒,两发炮弹落在刚才我们站立的土坡上炸响。1948年12月6日,我军与被围在安徽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展开决战。当晚我军全线向敌人阵地猛攻时,是我吹响的冲锋号。12岁的我坚决地完成了任务,还凭着一颗手榴弹抓了一个国民党兵。1949年4月21日夜,我们团作为第二梯队在安徽的安庆地区横渡长江。敌人炮弹一发接着一发在渡船周围落水爆炸。在即将到达对岸时,我站在船头,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挺直腰杆吹冲锋号。

渡江战役后,部队最主要任务是追击南逃敌人。我们经过浙江、广州进入福建中部的南平,解放了浦城。这期间,部队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急行军。我人小腿短,别人走一步,我得走两步。战友们都争着帮我背背包、挎包,上山搀我爬坡,遇水背我过河。遇到陡峭的崇山峻岭,马夫就让我拽着马尾巴借劲。从渡江到解放福建浦城时,我们走过2000多里的路程。一次,我在完成吹冲锋号任务后,主动投入战斗,和几个战友仅凭着排长一支枪和几条木棍,端了敌人的一个营部,活捉了敌营长。在解放乐山的战斗中,在冲进城内吹冲锋号时,敌人的一发子弹打在我的背包上,幸好被厚厚的背包所阻,我奇迹般地捡了一条命。我先后参加了贵州剿匪活捉涂占廷、曹绍华、吴河清、王长河土匪头子的战斗,还亲手击毙了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王长河,因此荣立三等功。此时,刚满14岁的我被调离通信连到八二迫击炮连任司号员,成为一名腰里有号、背上有枪、胯下有马的战士。”


 

(南启祥)

关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南将军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从1951年9月起,我随部队先后两次开赴朝鲜战场作战。15岁的我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就受到了严寒的考验。到处是冰天雪地,吃在雪地,睡在雪地,多少天也得不到一点热乎气。时刻有敌人的飞机在天空飞过,我们怕暴露目标,很少生火做饭,更不能拢篝火取暖。有时,实在太冷了,我们就两人抱成一团。然而,困难远不止这些,所有的路都被美军炸断了,桥梁也在劫难逃。为防空袭,我们几乎都是走崎岖的山路,夜行晓宿。更危险的是,那时特务特别多,不时在我们周围出没。特务潜伏在朝鲜老百姓中间,我们很难分辨出来。一到晚上,时常有信号弹升起。哪里有信号弹升起,哪里就会有美军飞机来轰炸。1953年,在朝鲜西海岸的顺川地区,我们执行反空降、抗两栖登陆备战任务。夜以继日地打坑道、修工事,进行藏打制胜训练,要日夜与敌机周旋、与敌特斗争。在数九寒天,我率领一个小组,夜里巡逻,蹲山沟,埋伏在山路崖口两边,潜伏抓特务。3月5日这天凌晨两点,一个特务偷偷溜进树林,就在他准备打信号弹时,被我们逮个正着。经审查得知,他是李承晚的潜伏特务,我因此荣立了一次三等功。

在朝鲜的6年多时间里,我出色地完成了作战和守卫任务,实现了由少年到青年,由战士到军官的人生转变。

从朝鲜归来后,我先后到西安炮校、重庆炮校和军事学院学习。各级首长对我的成长,给予了无微不致的关心和爱护,将我放到各个岗位培养锻炼。我爱学习、善钻研、不怕苦、不怕累,在各个岗位都出色地完成了军事任务和其它任务。尤其是率部在北大荒垦荒整整六年,带头苦干,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将北大荒改造成了米粮仓,得到了军区主要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南将军开始转战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他不仅深入部队讲革命传统,还经常到各地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讲革命故事、作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报告一百余场,先后担任了多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

(左一:南启祥)


南将军几十年如一日,把传播红色基因当作己任。南将军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防报、辽宁日报、华商晨报、辽宁老年报、辽沈晚报等报刊多次报道了南将军的事迹。2018年11月12日,新华社还以《南启祥:红色基因传承人》为题发了通稿。

多年来,南将军还热心参与董存瑞精神研究、雷锋精神研究、九一八事件研究、赵尚志将军精神研究,宣传杨靖宇、周保中等抗联英雄,组织抗联红色旅游等活动。通过跑省进京,帮助抚顺雷锋纪念馆从5万平方米,扩建到10万平方米。协调有关单位在丹东市河口村筹建了毛岸英小学并兼任名誉校长,同时还在丹东市筹建了毛岸英广场、毛岸英纪念馆。



(南启祥)

离休后,写书法成了南将军的一大爱好。通过笔墨纸砚,南将军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他泼墨挥毫,直抒胸臆,将军旅豪情融入了书法艺术,吹响了人生新的集结号。

南将军的书法作品,许多都与军号有关。这既是一位小号手的初心,也是老将军一生冲锋不止的真实写照。

(左二:南启祥)

2018年,南将军举办了“从军70年书画联展”,展出他离休后创作的精品书画作品。书画界的许多名师大家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以及无数的战友和书画爱好者都齐聚沈阳,欣赏南将军的艺术硕果。

这次书画联展活动,从前期筹备到展出期间所需的全部费用,没有用一分钱公款,全部都是由南将军和其家人承担的。布展的工作人员,也都是由子女和亲戚朋友来担任的,没有用干休所里的一兵一卒。

南将军说,“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奉献一辈子。党要求党员干部要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我作为军队的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责,作出示范。”

南将军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受到了军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南启祥)

现在,南将军每天仍然还会拿出他心爱的军号,仔细擦拭一番,并吹奏一曲。

那一刻,高吭嘹亮的军号声,会在干休所的上空响起,令人为之动容和亢奋……这就是火线入党的将军,当年的“小号手”南启祥,已是87岁高龄的老兵,仍清晰地记得1953年3月14日,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一个坑道里,自己入党宣誓的情景,那天刚好是他17岁的生日。

当时阵地上的冰雪还没融化,但他胸中燃起的火焰,让他感到自己生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责编:闵永合

审核:张宝胜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时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