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臺灣中華時報社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華時報郵箱】
烏克蘭變局下亞洲盟友能悟何教訓?
时间:2025/3/23 8:18:37 来源:中華時報新聞網
自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國際局勢愈發複雜多變。特朗普第二任期積極推動俄烏和談,然而談判進程陷入僵局,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朝鮮與俄羅斯的關係日益緊密,推動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改變,促使朝鮮在外交上逐漸疏遠歐洲,轉而更加依賴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關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3月13日邀請了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Michael McFaul、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兼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Celeste Wallander和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地緣政治部門負責人Victor Cha三位專家,就烏克蘭問題及其對亞洲盟友的啟示展開了深入討論,會議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非駐會高級顧問Mark Lippert主持。

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麥克福爾(Michael McFaul)指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對外政策發生了激進轉變,尤其是在處理俄烏衝突方面。他批評特朗普團隊公開向普京讓步,並試圖通過迫使烏克蘭投降來實現和平,這或致普京拒絕停火協議並持續加碼。相反,麥克福爾認為,在戰場上形成僵局是進行嚴肅談判的先決條件。為此,美國應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加強制裁,迫使俄羅斯回到談判桌,同時也要爭取烏克蘭對談判帶來的持久和平的信任,而不是像明克斯協議那樣“易碎”。

麥克福爾進而提出一種新的討論框架,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一個最可靠的解決方案。北約可以在停火和戰爭結束後討論是否接納烏克蘭,而不是將這一問題與普京的要求掛鈎。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瓦蘭德(Celeste Wallander)表示,北約的威懾力和防禦能力至關重要,然而,普京希望美國和北約在法律上承諾烏克蘭永遠不能加入北約,這既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烏克蘭的利益。她指出了美國單方面解決問題的局限性,拜登政府的戰略框架也是在與歐洲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強化北約的威懾力、提供軍事援助和加強制裁來應對俄烏衝突。

同時,瓦蘭德強調了長期戰略的重要性。因普京在2025年顯然不會在不合理條件下進行談判,2026年俄羅斯經濟將面臨艱難抉擇,美國應繼續對俄羅斯施加壓力,切斷俄羅斯從第三方獲得的支持,防止普京拖延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