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低空經濟可撬動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契機。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各種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據研究機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人民幣,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近年來,香港積極推動低空經濟在文旅等領域應用。去年,香港旅遊發展局在維多利亞港舉辦多場主題的無人機表演,吸引海內外遊客觀賞,帶動周邊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生意。此次香港啟動的低空經濟試點項目,涵蓋緊急救援、物流配送、維修和安全檢查、低空基建設施等領域與不同應用場景,將為香港經濟多元發展注入新動能。
3月20日,香港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圖為“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獲批企業展示無人機物流配送設施。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其二,低空經濟將促進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走深走實。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已形成深圳、廣州、珠海三大低空經濟集聚區。用好大灣區產業集群優勢,打造香港研發、灣區製造、跨境應用的全鏈條體系,可助力大灣區低空經濟一體化發展。
就在公佈首批低空經濟試點項目的次日,李家超赴與深圳一河之隔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簡稱“港深創科園”),出席8號、9號大樓平頂儀式。有業界人士指出,港深創科園是香港與深圳科技創新合作最直接的對接點,具備規劃低空飛行走廊的天然條件;兩地可以此為試點,探索通過無人機配送科研物資,加快規則銜接,建立跨境低空飛行管理機制。
其三,試點項目先行,將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幫助特區政府逐步完善法規。香港對無人機飛行目前仍有不少規管措施,通過這些試點項目,業界在特定條件下不斷測試、總結經驗,可讓低空經濟“飛得穩、飛得遠”。
“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誠然,香港發展低空經濟還面臨高樓林立、可能帶來噪聲污染、民眾接受度等問題,但在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的主動作為、積極探索下,“向天空要生產力”的香港,正為未來發展打開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