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冯家飨堂的由来

发表时间:2024/4/21 18:11:53;

      中华时报官网-河南讯:(李建设蒋苏宁)日前,信阳市浉河区政协文史撰稿员蔡传玮、朱德顺、李建设、曾宪科、刘国华、田雨等相约一起去信阳师范大学北面郊外的冯家飨堂实地考察对历史的调研。冯家飨堂位于浉河区五星办事处飨堂社区居委会。它的南面是贤首山,傍依浉河,北靠连绵起伏的丘陵,这里是信阳名胜古迹之一。四十年前,李建设作为一名摄影家曾慕名专程来这里摄影采风拍摄过明代大将军冯镐陵园。他介绍说:那时这里自然环境好,植被是大片竹林、茂密的树林覆盖着这片丘陵土地。如今,来到这里面貌全非了,有一半的丘陵山地现已化为平地,听说是要扩建学院。提到冯家飨堂,人们不禁会想到历史上的冯镐其人。冯镐(公元1462一公元1506),字大京。明朝信阳州(今信阳市)人,成化十三年(1478)进士,成化年间由刑部主事升为湖广兵备道,官至巡抚。因平叛郴桂诸处,“禁革奸弊”有功,受到皇帝的嘉奖。当时朝廷正值宦官刘瑾擅权,凡是得到皇帝赏赐的人,没有一个不去敬奉、巴结他的。但冯镐生性耿介,不同流俗,当刘瑾暗示他敬奉的时候,冯镐对他说:“此官可夺,此节不可丧”于是,他就辞掉官职,回到故乡一一信阳。用皇帝的赏金,购置义田,让给贫苦百姓自种自收,不征租税,还做了许多慈善的事,深得民心。冯镐死后,家乡的人民为他盖了一座祠堂(也就是后来的飨堂),每年清明、农历十月一日人们都来这里怀念祭祀。

      据史料记载:文化大革命前,冯镐陵园还保持基本完好。经过十年浩劫,冯镐陵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原来的牌坊砸毁,还能见到残坊石座。牌坊后墓道两边站有青石马二个(现已早不见终影)和明弘治十年(1498)皇帝嘉奖冯镐文的石碑。碑后还有三间祠堂。冯镐墓座落在山坡上,为高大的封土堆。前有残石石座,祭台等。1982年该墓被盗,当时的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前来清理了此墓。出土了金耳环一对,银耳勺一只,灰陶罐二个,青瓷碗四个,铜钱数枚。这就说明了此墓当为冯镐夫妇合葬墓。冯家飨堂更为称奇的是:就是冯镐墓前竖立的青石“响碑”了。这块碑高2.40米,宽1米,厚0.20米。碑座为龟形,高0.66米。碑额上方镌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的四周有花纹图案。篆额为“大明敕书”四字。下刻“湖广按察司副使冯镐墓”有碑文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共232个字,落款为“弘治拾年三月初肆日”。此碑质地甚佳,敲击任何部位(碑座除外),都能发出清脆的响亮之声。尤其是轻击碑的下端两侧,声音更是洪亮,犹如钟声,余音在山谷久久回荡。乡人甚为惊奇,称此为“响碑”。后来也有人因“响”碑,把飨堂叫做”响堂”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明代爱民的大将军,便将此地叫做冯家飨堂。文史撰稿员们通过对信阳冯家飨堂的实地考察、对冯镐这位历史人物史料的进一步调研了解,这才使得大家知道了信阳冯家飨堂历史、地名的由来。并依据考察所看到的冯镐陵墓的现状,大家一致认为:大别山地区自古以来出武将,明代大将军冯镐墓地应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可结合旅游开发利用。让这里也成为信阳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责编:李浩/审核:张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