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华时报官方网站,邮箱:zhsbvip@163.com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北京 >> 文章内容

《西山红色交通线》舞台剧在京上演

[日期:2023-12-28]   来源:中华时报官网  阅读: 56747  [字体: ]
      中华时报官网-北京讯:“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 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摘选)

2023年1225日,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八路军研究会、海淀区文化馆、海淀区西北旺镇市民活动中心、北京紫燕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燃情岁月(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海淀区文化馆举办了“红色信仰 经典永恒”——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

主办方领导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强、副主任赵习杰,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王晓建、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怀申,海淀区西北旺镇市民活动中心主任刘晓征,北京紫燕堂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小燕,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员葛元仁,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胡山,海淀区原政协委员、紫燕堂艺术团高级顾问赵林,北京电视台编导聂和平等出席纪念活动。

八路军研究会文工团、百旺艺术团等单位表演了《东方红》《采桑子·重阳》《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军队忠于党》《浏阳河》《为女民兵题照》《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红太阳照边疆》等合唱、独唱和舞蹈节目。一首首熟悉的旋律把观众带到了那波澜壮阔、振奋人心的火红年代。紫燕堂原创音乐剧《红色档案》(编剧邹小燕)也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舞台剧《西山红色交通线》剧照

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紫燕堂艺术团联合演出了原创历史舞台剧《西山红色交通线》(顾问李强,编剧吴宝横、邹小燕)第二幕太行山上。该剧讲述的是法国医生贝熙叶冒着生命危险把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感人故事。

贝熙业(1870-1960

这位无私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1872年出生于法国一个教师之家,波尔多医学院毕业后先后赴塞内加尔、印度、越南、波斯、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从医,19133月抵达天津,在中国生活了41年,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1920年中法大学成立时任校董、教授兼校医。

《西山红色交通线》贝熙业大夫(右,张正君饰)剧照

贝熙业是民国初期最知名的外国医生,被人们称为“贝大夫”。他曾担任总统府医师,病人包括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四位民国总统,以及汪精卫、九世班禅、梅兰芳等社会名流。贝熙业一方面为达官要人看病,一方面又无偿为当地百姓治病。

贝熙业大夫为中国百姓看病

在中国期间,贝熙业坚持为普通百姓治病,费用全免。北京西山,他的住所“贝家花园”附近,就有当地村民感念其恩而命名的“贝大夫桥”。贝家花园碉楼正门上,悬挂着其好友李石曾手书的石匾——“济世之医”。

贝家花园碉楼式样的三层石楼

贝家花园也是中共平西重要的地下情报联络站。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后,贝熙业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不久,受中共北平地下交通员黄浩(《西山红色交通线》剧中由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胡山饰演)委托,他从大甜水井胡同16号旧宅住所秘密运送药品到西郊贝家花园,再辗转运到平西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大夫所使用的药品正是贝熙业运送的。

用自行车运药的贝熙业

年近七旬的贝大夫,骑着驮满药材的自行车,从北平城里出发,骑行40余公里,把药运送到西山附近。贝大夫还曾为八路军战士做手术。他的夫人吴似丹的弟弟回忆说,“光是三姐帮着贝大夫就做了7次手术,取子弹、上药、换药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她帮着贝熙业干。”

《北平人民八年抗战》中记述:帮助地下党黄浩经北平西山运药的,还有一位法国朋友贝熙业大夫,骑自行车运药,载重几十斤,从城里到妙峰山下,行程数十里。后来他买了雪铁龙小汽车,开始用自己的小汽车运药。贝熙叶甚至亲自秘密为八路军做过手术。被称为“无私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医生”。

贝熙业还冒着巨大风险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贝熙业所做的这些事情都不为人所知。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在大会演讲时提到了这位法国医生的名字,高度赞扬了他伟大的国际主义英雄事迹。习近平主席还亲切接见了贝熙业医生唯一的儿子让-路易·贝熙业(中文名字为贝石涛)。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贝石涛激动地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对我自己来说,那都是个重要时刻。令我特别感动的是,习主席第二天在法国外交部讲话中也提到了父亲当年为抗日力量运送药品的工作事迹。”

父亲去世的时候,贝石涛只有3岁。通过父亲留下的大量资料,他渐渐了解了父亲与中国超过40年的不解之缘。他回忆说:“我的父亲是一名法国军医。1913年,他来到中国,一直呆到1954年。他曾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袁世凯及其他三位中华民国总统的医疗顾问、北京法国医院(圣米歇尔医院)大夫,参与创办了中法大学,也曾担任上海震旦大学校长。他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否则也不会在中国呆了40年。”

2017年10月,原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贝熙业之子贝石涛展示珍贵档案资料

此后,贝石涛每年都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他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立了“贝熙业协会”,以促进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他说:“我们创办‘贝熙业协会’,希望能把这笔文化和人道主义遗产传承下去,希望能以父亲之名继续推动中法交流。因为两国民众的亲近是建设未来的最好方式,同时也要让年轻人了解前人给两国留下的遗产。”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一百年来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危机关头的抗日战争期间,那些真情、无私帮助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不能忘记他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了解并讲好他们的感人故事,对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们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笔者:胡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原国家外经贸部干部、外交官。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发起人。

审核:张宝胜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